60年代大嶼山手繪旅遊地圖 大澳、羗山、石壁

NT$ 819

優惠活動

關於品牌 逛設計品牌

就係香港 Being Hong Kong
就係香港 Being Hong Kong
香港
4.9
(10)
上次上線:
1 天內
回應率:
100%
回應速度:
1 日內
平均出貨速度:
一週內
60年代大嶼山手繪旅遊地圖  大澳、羗山、石壁 - 海報/掛畫/掛布 - 紙

商品介紹

六十年代大嶼山發展為本地遊的勝地之一。這張由當年著名行山雜誌《海光》出版人黎敏斐手繪的地圖,記載了不少昔日風光。 在1898的新界拓展專條簽訂之前,大澳曾經是前往內地珠江口、廣州及澳門的水路運輸中心,亦一早發展成發達的漁港,盛產黃花、鰽白等。也因為毗鄰的零丁洋盛產浮蝦,成就了當地的蝦膏業,與鹹魚成為最熱門的出產及手信。而除了漁民,大澳也有為數不少的客家人,不少也是有康熙復界令後才遷回。六十年代的大澳還可見到鹽田。當地出產海鹽在宋朝已十分發達,現時永安街、太平街和新村等,為早期的鹽田基𡒊。今日大澳人仍有出售傳統醃鹹蛋黃,也跟昔日鹽業發達有直接關係。另外,當時的大澳還未有渡橋,往來南北兩邊都需乘街渡。 石壁谷三面環山,有著悠久歷史,但在政府於當地興建石壁水塘後,原來的村落早經消失,六十年代的地圖上仍有標示出多條村落的遺址所在。原來居於谷中平地以務農維生的四條村落(包括石壁大村、崗背村、坑仔村和墳背村)約 260名村民需要遷徙,其中石壁大村大多數村民選擇「以樓換地」,遷村至荃灣新市鎮內,政府為村民興建的六幢唐樓中(石碧新村); 也有部分搬到梅窩碼頭銀礦灣一帶,而選擇留在大嶼山的墳背村村民,則被安置到附近的大浪灣新村,繼續務農。 (藏品由John Wu提供) 原刊於2021《就係香港》春季號 紙張尺寸|32x42cm 圖片尺寸|30x40cm 紙張|V-Lite Silk 170gsm 印刷|數碼印刷 商品序號|WA0197 / 以紙筒寄送,香港免郵費 / 限量5張,手工製作,每張蓋上「掛住香港」水印 / 圖片只供參考,產品不包括畫框 此打印僅供個人使用,不得翻印或作其他形式使用。

商品資訊

商品材質
商品產地
香港
庫存
剩最後 5 件
商品排行
No.131,011 - 居家生活  |  No.11,179 - 海報/掛畫/掛布
商品熱門度
  • 被欣賞 1,922 次
  • 共 1 人收藏
販售許可
原創商品
商品摘要
六十年代大嶼山發展為本地遊的勝地之一。這張由當年著名行山雜誌《海光》出版人黎敏斐手繪的地圖,記載了不少昔日風光。香港平郵免運,立刻逛逛!

運費與其他資訊

商品運費
付款方式
  • 信用卡安全加密付款
  • 轉帳付款
  • 7-11 ibon 代碼繳費
  • 全家 FamiPort 代碼繳費
  • Alipay 支付寶
  • AlipayHK 支付寶香港
  • 悠遊付
  • AFTEE先享後付(支援超商網銀電子錢包)
問題回報
我要檢舉此商品

購買評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