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主管又對我不耐煩,似乎覺得我這樣做真的很笨,我就更緊張說不出話。」
「我女朋友又不開心,什麼話都不說,問她要不要做什麼都不要,真的很煩!」
「我爸媽又開始抱怨我,好像我做什麼他們都不滿意,讓我覺得好累。」
**如何面對別人的情緒,真的是一大難題。**
當他人的情緒席捲而來,不知道怎麼化解對方的情緒,然後自己又會受對方情緒影響。
這個時候,就覺得情緒真的很討厭,甚至會想要怪對方,為什麼動不動就要將情緒丟給自己,讓自己這麼的不知所措。
尤其,當別人對自己有情緒的時候,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沒有做好,或是又做錯了,內心除了要承受對方情緒的壓力之外,又有內心對自己做的不好的罪惡感。這時候,會覺得自己就是造成對方情緒的罪魁禍首,怎麼做都不對,然後就什麼都無法回應,連帶自己的心情也被嚴重的影響。或者,我們心裡覺得對方的情緒沒有道理,卻又無法反駁,擔心說了之後,對方情緒更強烈,就只能默默承受。甚至有時候,情緒拉扯到最後,無法再忍受就開始反擊,結果兩敗俱傷。
**如果,自己能夠不要受到對方情緒的影響,那該有多好?**
有些人會說:「就不要太在乎對方就好,這時候認真就輸了。」所以,把對方的情緒當作一時的爆炸,忍過就好了,就算覺得對方情緒不合理,還是什麼都不回應,或是想辦法逃掉那樣的情緒爆炸現場。這樣的做法,避掉了一時的情緒爆炸,但兩個人的關係,就開始留下疙瘩,更嚴重的是越來越疏離。
疏遠對方,想免於受情緒的波及,但兩個人的關係勢必也就會越來越有距離。
忍受對方,想說發洩完就好,但這樣一味的承受,將會讓自己受傷,也對彼此關係造成阻隔。
挑戰對方,也用強烈的情緒壓制,兩個人就在情緒的宣洩下,讓彼此傷的體無完膚。
這些方式,都是選擇忽略對方的情緒,但事實上是累績關係中的裂痕,都不是最好的面對他人情緒的方式。
**我們要學習的是,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對方的情緒,讓情緒不會對自己產生影響,更進一步,還能夠引領對方,走出情緒對他自己的影響。**
首先,我們需要了解情緒來自於人的在乎,因為在乎的預期與實況有落差,所以產生了情緒。所以當我們面對情緒的時候,不能只看到情緒帶來的表現與影響,而是要將焦點放在「到底對方在乎的是什麼?」,我們才有辦法從這裡去化解他人的情緒。
同時,也要了解情緒的特性。情緒擁有極強的引力,當情緒出現,往往會讓人的焦點只專注在自己覺得有落差的點上,而沒有辦法跳脫,然後越陷越深。所以在面對他人的情緒的時候,除了理解對方在乎的是什麼,也要因著熟悉情緒的特性,協助對方能夠跳脫情緒的綑綁,看見落差背後的在乎,用更適當的方式去面對自己的在乎。
這樣一來,我們才能夠不再將對方的情緒視作一種抱怨,反而是內心有在乎未完成的訊息,這樣的看待方式,就能夠為彼此找到情緒的出路,讓情緒成為讓彼此變得更好的轉機。
在「情緒免疫力:如何面對他人的情緒」這場講座中,將協助學員初步了解「情緒邏輯」,認識情緒的邏輯,就能夠協助人們換個方式接收情緒,不讓情緒的表現過度影響自己;再來,理解情緒正向的意義,讓自己對於情緒不再第一時間帶有反感的認知,而願意想辦法好好的去面對。
如此一來,我們才能夠真正建立自己的「情緒免疫力」,不是讓你對於情緒無動於衷,而是讓你在情緒風暴中仍能站穩,不受影響,甚至幫助對方從情緒中解脫。
__**在這場講座中,你將學會:**__
✅ 理解情緒的邏輯,換個角度看待對方的情緒
✅ 掌握正確的應對方式,讓關係不再因情緒而惡化
✅ 將情緒轉化為理解的機會,讓情緒不再只是衝突,而是溝通的契機
__**講師介紹:**__
**朱毓揚**
https://www.dace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1/2021%E9%BC%8E%E6%84%9B%E7%85%A7_%E6%AF%93%E6%8F%9A_300.jpg
__「表達的目的,是讓人的內在可以被完整的呈現」__
擁有跨領域的豐富經歷:體育選手、戲劇表演、自我教育、主題演講、企業培訓、面試面談指導,因此鍛鍊了他不凡的表達實力。擅長透過平易近人的案例與實戰演練,讓學員面對表達不再緊張,甚至享受其中。
資歷:
■ 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會董事
■ 鼎愛文化事業教育部講師
■ 第一屆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生涯發展組諮詢委員
■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「說愛」節目主持人
■ 「經典時尚戲劇學院」課程表演指導老師
■ 美國「HBDI®全腦優勢發展模型」授證分析師
■ 專長講題:溝通協商、口語表達、自我成長、工作價值
活動內容
注意事項
■ 若因不可抗力因素(天災)或報名人數不足而活動取消時,將全額退費。
■ 如疫情有所變化,將依循政府相關規定,調整上課地點或改為線上課程。
■ 若報名者因故取消,退費相關規則如下:
(1) 活動開始日的7個工作日前,需扣除5%手續費後退款。
(2) 活動開始日的4-7個工作日,需扣除10%手續費後退款。
(3) 活動開始日的1-3個工作日,需扣除20%手續費後退款。
如報名者於活動開始日或開始日後始退出活動者,主辦單位將不予退費。
報名者如無法參加活動,可將名額轉讓給其他符合本活動對象者,或請求改參與其他活動,但應於活動前三天告知主辦單位,並同時提供受讓參與者個人資料及聯絡資訊,以協助主辦單位辦理保險(如有保險)、寄發活動通知等。報名者申請變更活動參與者或參加課程,僅限更改乙次,若有費用差額則多退少補。
其他資訊
- 問題回報
- 我要檢舉此商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