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風土痣》特刊:尋油記 ── 台灣苦茶油

5.0 (1)

優惠活動

關於品牌 前往旗艦館

茶籽堂 chatzutang
茶籽堂 chatzutang
台灣
5.0
(2,981)
上次上線:
1 天內
回應率:
100%
回應速度:
1 日內
平均出貨速度:
1~3 日
營業人名稱:
捷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
統一編號:
86602059
《風土痣》特刊:尋油記 ── 台灣苦茶油 - 刊物/書籍 - 紙 藍色

商品介紹

作者序: 往山裡走 文字:沈岱樺 《風土痣》會出這本特刊,是個意外。題目是油茶(苦茶油),更是個意外。 今年春天,收到茶籽堂企劃慧怡的來信,提到希望有機會共同參與油茶記錄。第一次到茶籽堂開會的時候,認識品牌總經理趙文豪,身邊的工作夥伴或朋友幾乎不叫他文豪,而是Wood。「叫我Wood就可以了,是木頭的Wood(可能怕我聽不懂英文)。」眼前這位個子很高的型男Wood,聊起油茶,頭頭是道,包括如何接手父親的事業走向品牌之路、走訪茶籽產地並期許復興茶籽的文化內涵等。 因為是初次見面,都處於「聽」的層面。直到4/18這天開始走訪產地,前前後後,我們一起出差至少有13次,東南西北的各地走訪,起碼拜訪了31位跟油茶有關的農友或是研究人員。一起出差的記錄團隊夥伴,除了Wood外,還有農業規劃師Candy、產品開發OA、攝影師小奶、曾經代班攝影兩天的劉瑄,在台北忙於想行銷點子的慧怡、雅方偶爾會加入我們。 從四月到十一月,我們總是開著車往山裡去,過了這一山又那一山。集合時間有時候是早上六點半,有時候好一點是八點。有些農友和產區,也都是茶籽堂的初次拜訪,跟在旁邊的我,負責的工作就是和農友大哥大姊們聊天,以門外漢之姿,好奇他們與油茶之間。再多一點,就是和攝影小奶討論要拍什麼畫面。 人相處久了,就會產生友誼,作物也是。超過半年的互動,不再是「聽」的層面,《風土痣》也成為了「參與」的一份子。過程裡,帶著好奇心去認識已知的未知,認識不同族群與油茶作物的互動,在同樣的道路上領略不同的風景,走著走著,於是有了這本特刊。 我大概不會忘記四月出發的第一天,Wood對著我說:「岱樺,今天以妳採訪為主,我們都是在旁邊跟著聽、跟著問……」難得還沒開始上工,就被賦予重任,只能硬著頭皮,一路觀察一路想問題。和油茶的認識,也從陌生到多認識它們一點,尤其在不同山頭裡的受訪者,他們都是有本事的人,才能吃自己種出來的油。 這個記錄,希望是為了讓我們不再以理所當然為理由地過生活。也由衷感謝一起參與這個記錄與完成特刊的朋友們。 目錄 本期企劃|往山裡走 風土QA / 就說苦茶油不是青草茶攤的苦茶咩! 痣多星觀測 / 油茶的前世今生 風土數字 / 油茶123 採集風土 / 歷經一場油茶之旅 mole生工具 / 沒有採不到的果 只有踩不上的窘 磨了磨啊的古早榨油術 風土餐桌 / 二代之間的料理詮釋 痣同道合 / 像喝水一樣的橄欖油 找理由吃麻油 風土俚語 / 又到了練台語的時候 素未mole面 / 從「壓肚」的苦茶油月子餐說起 感官痣囊團 / smell 你是真心愛我的吧?! hear 長壽村長又瘦又年輕 風土繪本 / 泡泡妖怪大遊行 風土遊藝 / 年輕版畫家 沐冉 風土對談 / 年輕創業家在土地上紮根 作家介紹: 沈岱樺 高雄鳳山人。自由編輯、企劃,也寫一些字,喜歡從土地種出來的生活。給自己的學習是如何用有意思的編輯語言,讓更多人關注生活風土。 王春子 台北萬華人。自由插畫、設計,目前正努力在混亂的育兒生活中維持創作。著有圖文集《一個人遠足be strong》、《你的早晨是什麼》、繪本《媽媽在哪裡》。 關於風土痣: 痣(mole),有標記之意,《風土痣》將風土地域的標記視為土地上的痣,期許生活中再多一點觀察,隨著四季晴雨觀察農漁業延伸出的食物、人物、職業、民藝等在地生產文化,再多一點關心環繞於我們日常生活的人事物,這是發此報刊的期許與期待。 產地/製造方式 台灣

商品資訊

商品材質
商品熱門度
  • 被欣賞 4,386 次
  • 已賣出 4 件商品
  • 共 7 人收藏
販售許可
原創商品

運費與其他資訊

商品運費
付款方式
  • 信用卡安全加密付款
  • 轉帳付款
  • 7-11 ibon 代碼繳費
  • 全家 FamiPort 代碼繳費
  • Alipay 支付寶
  • AlipayHK 支付寶香港
  • 悠遊付
  • AFTEE先享後付(支援超商網銀電子錢包)
問題回報
我要檢舉此商品

購買評價